本文内容:
在經濟規模上,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了新的變化:深圳的GDP首次超過香港,經濟總量躍居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城。 跡象早已出現 2019年2月27日,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公布去年2018年經濟數據:2018年香港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453.17億港元,同比增長3%。根據香港統計處官網提供的兌換率,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為1.1855,照此計算,去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幣約為24000.98億元。 按照深圳此前公布的經濟數據,2018年深圳市GDP為24221.98億元,增長7.6%。按人民幣比較,去年深圳市GDP高出香港221億元左右。 深圳GDP超越香港,此前已有跡象。去年就曾有消息稱,深圳GDP超越了香港,因為2017年香港地區生產總值為26626.37億港元。有媒體由此表示,根據當時港幣與人民幣的匯率計算,香港GDP低於深圳2017年GDP。 深圳統計局隨後表示,一般計算和對比香港生產總值時,應按照當年年均匯率而不是某一日匯率計算,因此根據2017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計算,2017年香港GDP仍然高出深圳約611億元人民幣,當年深圳GDP並未超越香港,但差距確實已經大幅縮小。 而2019年1月,深圳在最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,2018年深圳市生產總值突破2.4萬億元,經濟總量居亞洲城市前五。當時,深圳學界很多人認為,這表明深圳GDP超過了香港,因為此前亞洲城市中,東京、上海、北京、首爾和香港的經濟總量處於領先位置。 深圳要向其他城市學習,全方位發展 深圳市委黨校副校長譚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:“粵港澳大灣區包括 11個城市,但是2/3的經濟總量是由深圳、香港和廣州產生。這表明,盡管大灣區的經濟總量很大,但內部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很明顯。” 他說:“深圳在2016年經濟總量就超過廣州,在大灣區裏位居第二,現在又超過香港,成為超大型城市,說明深圳經濟的快速成長在大灣區中的份額越來越明顯。這也意味著,深圳在大灣區中發揮的作用將更大,核心引擎的作用也將進一步放大。” 深圳的經濟規模躍居粵港澳大灣區首位後,會對大灣區的格局帶來什麽影響? 譚剛表示:“一個城市的地位,當然是和經濟總量有關,但也不完全由經濟總量來決定。在前不久公布的綱要中,已經明確了香港、澳門、廣州、深圳這四大中心城市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功能和定位。未來,深圳要承擔起與經濟總量相匹配的功能,還要更好地發揮核心引擎作用,並要向其他城市學習,比如說香港一流的營商環境和高等教育。大灣區的發展需要各個城市的協同發展,深圳也需要全方位提升。” 此外,他也認為,深港這個極點在大灣區中的功能會進一步凸顯出來。前不久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》中,提到了極點帶動。根據綱要,要發揮香港-深圳、廣州-佛山、澳門-珠海強強聯合的引領帶動作用,深化港深、澳珠合作,加快廣佛同城化建設,提升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,引領粵港澳大灣區深度參與國際合作。 譚剛說:“隨著深圳經濟總量的不斷超越,深港這個極點的功能會進一步發揮出來。” (本文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。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|